副教授

首页 >> 团队队伍 >> 副教授 >> 正文
蒋旅佳
发布时间:2023-03-11     浏览量:   分享到:

一、个人简介

蒋旅佳(1987—),男,汉族,安徽无为人,文学博士博士后,现为248cc永利集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研究方向:唐宋文学、古代文体学、明清总集文献学学科语文教学

电子邮箱:jianglvjia@snnu.edu.cn

二、学习和工作经历

2011—2014年,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获文学博士学位。

2014—2016年,武汉大学248cc永利集团博士后流动站工作。

2016至今,248cc永利集团。

2018—2019年,日本早稻田大学访学。

三、主要科研成果

     (一)学术论文

1.《从改编到仿编:〈文章轨范域外传播与日本本土化接受进程考察》,《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

2.《文献辑补、文体批评与文章功用——广补〈文选〉类总集的编辑维度与观念价值考察》,《中国文学研究》2023年第4期。

3.《体目生成、观念新变与谱系建构——论明清总集分类体例研究的空间与视角》,《青海社会科学》2022年第2期。

     4.《〈文章軌範〉的域外改編與剪裁 ———論〈文章軌範鈔本〉的删編維度與意義》,《古籍研究》2022年第2期。

     5.《南宋總集における文章選擇の〈越境〉と文體の〈變身〉について》,《日本宋代文學學會報》2021年第八集。

6.《异同分体与体类并重——唐宋总集分类体例与文学观念研究新论》,《青海社会科学》2019年第6期。收录于《文体:中国古代文体观念的演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版。

7.《<史记>入集的篇章考察与文体学意义》,《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期。收录于《文体:中国古代文体观念要籍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版

8.《日本唐宋文学研究动态考察(2017)》,《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19年秋之卷。

9.《副文本与明清地域总集文学观念研究刍论》,《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学术卡片收录。

10.《“体”“类”相兼——唐宋总集研究新维度》,《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3月25日版。

11.《论柳宗元的干谒与被干谒》,《柳宗元研究论文选粹》,人民日报出版社2018年版。

12.《日本学界2017年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动态考察》,《海外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年度报告·2019》,武汉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13.《从“物色观”看王维山水诗中的心物关系》,《长安学术》第十二辑。

14.《科考视野下南宋总集分类的文章学意义》,《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

15.《地域文化视野下<吴郡文编>编纂分类研究——兼论吴郡地域总集分类的地方志化传统》,《中国地方志》2016年第10期。

16.《从地方志到地域总集——论<吴郡文编>的选文分类新变》,《学术研究》,2016年第6期。收录于《文体:中国古代文体观念要籍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版。

17.《论宋代地域总集编纂分类的地志化倾向》,《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文学学报》全文转载

18.《中国古代总集文体分类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展望》,《中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

19.《南宋方志与地域总集编纂关系论——以李兼台州、宣城地域文化建树为考》,《文艺评论》2015年第4期。

20.《祝尧<古赋辨体>赋体辨析与分类》,《文艺评论》2013年第8期。

21.《论<文馆词林>文体分类建树与影响》,《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

22.《“承”“变” 之道与学诗之法——杨慎论唐诗与六朝诗歌文本关系的批评史意义》《中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

23.《“从盛唐回到六朝”:杨慎律诗学策略》,《云南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

24.《以“艺”论之——杨慎建构六朝初唐诗学观的价值评判标准》,《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

25.《庾信诗歌批评——杨慎建构六朝诗学的典型个案》,《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

26.《论王世贞的词学辨体理论》,《常熟理工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1期。

27.《课堂教学、慕课平台与虚拟教研室三位一体——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语文“双线协同”教学策略》,《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第3期。

28.《语境学视角下词义训释研究——以<诫子书>“俭”字分析为例》,《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2期。

(二)主持参与项目

1.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明清总集文体分类与文体观念研究》,项目编号:19CZW025,在研

2.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国古代总集分类体例研究》,项目编号:17XJC751002,2022年结项

3.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9批特别资助项目《中国古代总集分体与分类研究》,项目编号:2016T90716,2017年结项。第57批博士后面上基金项目《明清总集分体与分类研究》,项目编号:2015M572185,2016年结项。

4.主持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三河一山”诗歌汇编校释与诗迹开发研究》,项目编号:2025YB0099,在研。

5.主持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浐灞河诗歌整理汇编与浐灞河绿道诗迹开发研究》,项目编号:2022ND0375,2022结项 

6.主持西安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沣河流域诗歌文化资源整理及“诗迹”开发研究》,项目编号:24LW27,2024年结项。西安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渭河流域诗歌汇编及诗迹开发研究》,项目编号:22LW24,2022年结项。西安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安府志·艺文志>编纂体例与地与文学观念研究》,项目编号:19L24,2020年结项。

7.主持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明清地域总集副文本文献整理与文学观念研究》,在研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宋元总集分体与分类研究》,项目编号:17SZYB14,2020年结项中山大学博士研究生创新人才培育项目《中国古代总集文体分类研究》,2014年结项。

8.主持永利集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语文>‘双线协同’教学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2GGK-JG03,2024年结项永利集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文体学视野下大学语文教学“语文——文体——审美——文化”内容拓展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7GGK-JG10,2021年结项。

9.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历代别集编纂及其文学观念研究》,项目编号:21&ZD254,主要负责唐宋别集文献整理与观念研究,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文体观念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8ZDA236,主要负责中国古代总集文体分类观念资料整理与研究,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岭南诗歌文献整理与诗派研究》,项目编号:15ZDB076,主要负责《春秋诗话》《琼台诗话》《诗学》等五部著作文献辑录、校勘工作,在研。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古代文体学发展史》,项目编号:10ZD102,主持子课题《唐宋元文体学》,2019年结项。

10.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选史入集与史书文本的文章学阐释研究宋元书目文献文学批评史料辑录与研究》《明清之际经世视域中的文学思想演进研究》《南宋文坛师承谱系研究》等多项。

11.参与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选史入集与明清古文观念研究《宋代文体新变与文体形态研究》、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明代岭南文人结社及诗文研究《敦煌佛事文体研究》、武汉大学自主科研青年项目《明词传播史论》等多项。

(三)学术著作与教材编写

1.《唐宋元文体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24年版。

2.《宋元文章总集分体与分类研究》,中华书局2021年版。

3.《明清文章总集分体与分类研究》,花木兰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18年版。

4.《大学语文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24年版。《大学语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四)主要获奖情况

1.2022年,《宋元文章总集分体与分类研究》获西安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

2.2019年,所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团队”获得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表彰。

3.2019年,《大学语文》慕课获得陕西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20年,获得教育部国家级“双万计划”一流本科课程。

4.2020年,《大学语文》获得陕西省优秀本科教材一等奖

5.2017年,入选永利集团“青年英才支持计划”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帮扶基金资助。

6.先后获优秀本科论文指导教师、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优秀教育实习带队教师双创优秀指导教师表彰等多次